 |
售價:221

|
|
內容簡介20位北京大學、浙江大學教授聯合編審 ★當當網五顆星評價 不可求思的遠慕到相戀時云胡不喜的等候,桃之夭夭的婚定、不念昔者的婚變,宛若生命歷程再現,一部中國詩歌史就在這淳樸而清麗的詩經中,如風吹拂的低唱。本書特色 1.採擷《詩經》中聚焦愛情的詩題,以愛情為編寫之軸,層疊重釋《詩經》裡古中國男女各異的愛情觀。 2.輔以經典史料《左傳》、通俗古典文學《警世通言》,甚至現代暢銷歌曲等豐富資料釋詩,生動有趣。 3.釋詩時佐以《周禮》等古中國制度,還原當代時空背景,更深近詩意。 有詩三百,思無邪!民風如歌,美且異。田園牧歌中發芽,亙古愛情在詩經。 解構詩經三百首,以愛情的生命歷程為軸,彙聚成一幅質樸淡雅的水墨百工圖。 古樸醇厚的清澈詩語,兩千年前先秦諸民的真摯愛情躍然重現。 聞《周南.卷耳》中那征婦「采采卷耳」卻始終「不盈頃筐」的悵然若失,《秦風.蒹葭》中對「宛在水中央」的「伊人」之單相思;聽《邶風.靜女》兩千多年前等候情人赴約到心焦的男子,低吟「愛而不見,搔首踟躕。」;又或是《召南.鵲巢》中,下堂婦「維鵲有巢,維鳩居之。」的深深悲唱。這傳唱的歌謠自歷史的長河流淌至今,輕輕滌蕩出遠古意蘊的動人戀歌。 《詩經》就像是一部愛情的民謠詩歌,在農忙時,由朝廷派下的採詩官在民間四處奔走,彙編成輯。當展開《詩經》的同時,彷彿穿越過三千年的漫長時空,進入星點零落的古代村落,瞥見耕男織女愛情的各色神采與面向。從《鄭風.溱洧》中知道最古老的情人節「上巳」節,男女「贈之以勺藥」相戀歡愛;《陳風.月出》裡望月思慕佳人以至「勞心慘兮」的單戀男子;《召南.摽有梅》中大膽的豪放女,對情人大呼「求我庶士,迨其今兮」的直接表白;又更有《邶風.綠衣》那思念亡妻的丈夫、以及比美現代女性主義的《衛風.氓》,那直指負心漢「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」的烈女。這些幸福與怨恨的愛情故事,令人動容;真實愛戀在字裡行間,樸素之美盡現。摘詩五首: 終風且暴,顧我則笑。謔浪笑敖,中心是悼。 終風且霾,惠然肯來。莫往莫來,悠悠我思。 終風且曀,不日有曀。寤言不寐,願言則嚏。 曀曀其陰,虺虺其雷。寤言不寐,願言則懷。 《邶風.終風》 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縱我不往,子寧不嗣音? 青青子佩,悠悠我思。縱我不往,子寧不來? 挑兮達兮,在城闕兮。一日不見,如三月兮! 《鄭風.子衿》 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 溯洄從之,道阻且長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央。 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謂伊人,在水之湄。 溯洄從之,道阻且躋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坻。 蒹葭採採,白露未已。所謂伊人,在水之涘。 溯洄從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沚。 《秦風.蒹葭》 摽有梅,其實七兮。求我庶士,迨其吉兮。 摽有梅,其實三兮。求我庶士,迨其今兮。 摽有梅,頃筐塈之。求我庶士,迨其謂之。 《召南.摽有梅》 綠兮衣兮,綠衣黃裡。心之憂矣,曷維其已? 綠兮衣兮,綠衣黃裳。心之憂矣,曷維其亡? 綠兮絲兮,女所治兮。我思古人,俾無訧兮。 絺兮綌兮,淒其以風。我思古人,實獲我心。 《邶風.綠衣》作者簡介李顏壘 許昌人,於《詩經》的源頭踏露而來,感受從遠古時代吹來的和風,陽光細碎的初夏編織華美的錦緞,光影幢幢。詳細資料ISBN:9789866158421 叢書系列:點墨齋 規格:平裝 / 288頁 / 15 X 19.5 CM / 普通級/ 單色印刷 / 初版 出版地:台灣 本書分類:文學小說> 中國古典文學> 詩詞曲賦  內容連載女子的深深哀傷—《召南‧鵲巢》
維鵲有巢,維鳩居之。之子于歸,百兩御之。 維鵲有巢,維鳩方之。之子于歸,百兩將之。 維鵲有巢,維鳩盈之。之子于歸,百兩成之。
冬天過去,天氣漸漸暖和,小麥生長,桃花盛放,在這段比較清閒的日子裡,先民們都會忙著辦一些喜慶的事情,比如婚娶,就是上面《召南‧鵲巢》的故事。
喜鵲樹上搭個窩,斑鳩來住它的家。這個女子今出嫁,百輛彩車迎接她。 喜鵲樹上搭個窩,斑鳩來住它的家。這個女子今出嫁,百輛彩車陪送她。 喜鵲樹上搭個窩,斑鳩擠滿它的家。這個女子今出嫁,吹吹打打成婚啦!
有百餘輛彩車吹吹打打從村落裡出來,那頂鮮紅的花轎,在田野中分外刺眼,夾雜著的喜慶喧囂,驚嚇到正在簡單料理庭前庭後的樸質村民,他們都向這邊看來,欣喜的表情浮現在臉上,互相交談著是誰家迎娶、誰家出嫁,發出陣陣艷羡的驚嘆。不會有人注意到,在這人群中,有一個特別的女人,因為這場盛大的婚禮,既與她有關又與她無關。
有關是因為馬上那個披紅掛綠的迎親男子是自己曾經的丈夫,那無關就不用解釋了—他將要娶別的女人。
有一篇養蠶的文章中說到:「餵蠶一般是在晚上,一層層的桑葉撒下去,鋪滿整個蠶床,然後一個晚上就聽見蠶食的聲音,沙沙沙,如雨似風,也不見它們怎樣的狼吞虎嚥,可第二天起來,就見厚厚的桑葉只剩下了絲絲脈絡」。
《鵲巢》中的這位棄婦就如同一株桑樹,茂盛的綠葉似青春年華時的滿頭青絲,在整日的勞作中漸漸地變為蒼白,歲月讓她的容顏老去,家族一天天興盛與富足。然而丈夫再也不會站在她的身後,在她低眉的羞怯時將她抱起。她被冷淡、總是被責怪,有時候還被呵斥,曾經的親切與山盟海誓也如風而去,剩下的只有回憶與痛苦。
春風拂面,在這絲絲的溫暖中,女人似乎還可以捕捉到一些昨日夫妻二人相親相愛的快樂、幸福的情景:她拉起他的手,她靠在他的肩上,她依偎在他的懷裡,她體會他撫摩她臉龐的溫存,一次次感受愛情的幸福甜蜜。
如今看到馬上丈夫的笑臉與自己是那麼遙遠。物是人非事事休,往事都已經成為明日黃花。她以為她會痛哭流涕,甚至會發瘋,而她滄桑的臉上卻寫滿平靜。她知道,有些事是人力無法挽回的,就像在這樣的父權社會裡,一個普通女人沒有顯赫的家世,容顏憔悴之後,只有認命!
這世界上很多事情是無能為力的,所以,當女人無限滄桑地看著自己曾經的丈夫的迎親隊伍時,沒有做出出格的舉動,只是微笑面對,那曾經夜夜來襲的疼痛,終於在歲月的深處麻木了。
自己現在正看著一場完全與自己無關的熱鬧,大家都在被婚禮的熱烈氣氛感染,還要爭些甚麼?三月的田野,遍野桃花盛放,小麥瘋長,斜飛過的喜鵲,已經開始到處搭窩了,樹枝上還沒有嫩綠的芽,喜鵲忙碌多日,最終搭建了溫暖的巢穴,準備暖一窩今春的小喜鵲,奈何回到巢穴的喜鵲卻發現自己的家園被冬眠醒來的斑鳩侵佔,這公平嗎?可誰會注意到這樣的不公平?
女人不去追求所謂的公平,其實她明白她被遺棄的根本原因—寒微的她和闊綽的新娘,實在是無法相提並論,讓任何一個男人來選擇都是同樣的結論。 因為男子在在男權社會中享有特權,男人有正妻、有貴妾。先秦時候的媵妾制度保護著他們的特權,來滿足了感官的享樂與權欲的夢想。媵妾制度是先秦婚姻制度的一種風俗。
《公羊傳‧莊公十九年》中說到:「媵者何?諸侯娶一國,則二國往媵之,以侄娣從。侄者何?兄之子也。娣者何?弟也。諸侯一聘九女。」
簡單來說就是諸侯娶一個國家的一位女子為夫人,女方必須以侄(兄弟之女)娣(妹妹)隨嫁,同時還須從另外兩個與女方同姓之國各請一位女子陪嫁,也要以侄、娣相從,一共九個人,只有夫人處於正妻地位,其餘都屬於貴妾。要是正妻如亡故或被休掉,諸侯不可再娶,應由眾妾中依次遞補。媵妾制度盛行周朝,周之後逐漸沒落,但諸侯和貴族們一娶幾嫁的現象卻並不少見。
這也就決定了在中國以後歷代的愛情故事之中,女性總是傾向於被動,傾心就將終身付託,卻得到男人負心變節女方無法收拾的結局。在封建的禮教環境之下,在重重的束綁之下,女子只得丟下自己勞作所得的所有,被趕出家門。
也有特例,明代馮夢龍所著《警世通言》中的「杜十娘怒沈百寶箱」就是。杜十娘本是娼妓出身,但是在邂逅李甲之後,她將自己的情感都奉獻出來,但是李甲卻不珍惜這份感情,玩膩了之後將她轉手轉賣給別人。但是他低估了杜十娘,杜十娘在將終身付託之時保留了自己的財富,以致她在被拋棄之後她還能夠站在金錢的高度上鄙視李甲,乃至反過來將其拋棄。也正因為如此,人們都欣賞杜十娘的烈氣。
然而《鵲巢》中的女子做不到如此剛烈。當女方陪送的彩車和男方迎親的彩車匯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個壯觀的場面,當鑼鼓敲響、鞭炮放起,新娘子抬上花轎,她只是哀婉地看著這一切。對新人雙方來說,對觀看的眾多人來說,都是喜慶歡樂的,而只屬於她一個人的淒惶時刻。當新人的背景消失,女人付出過的、得到過的、笑過哭過的昨日忽然全部被抹去,人群散去,她剩下的只有孤單和淒楚,有甚麼比這更讓人哀傷的呢。
這就是《鵲巢》中的一幕,女人曾經用勤勞的雙手,辛苦搭建的溫暖巢穴已經拱手讓人,要控訴這男權的社會嗎?哪裡將是自己的歸宿?女人沒有那麼大的本事,只好選擇對著宿命,一聲長嘆。
在一場喜樂之事中看到哀傷之情,喜事變了原有的味道,哀愁被賦予了讓人心疼的意義,她淒艷的歌聲在遠古的風裡被裊裊吹散。 看完整內容連載 主題活動有梗時代,讀書人當自強─野人文化.小樹文化暢銷展7折起(至2018/12/5) |
詳細商品說明 |
要到處比價;尋找低價及可靠的網購地方!最美不過詩經數量有限,售完為止!限量是殘酷的,不要猶豫入手要快~Yves最近也對這個商品很感興趣,到實際到銷售的EC去看,價格就有機會再便宜一些!Yves一向是個理性的消費者,能讓他讚賞的商品不多了! |
因為我自己也想要了解最美不過詩經,所以到處尋找資訊做功課.LAURA不吝嗇分享他的生活點點滴滴;包括網路上購買的任何東西.希望我整理的資料能對我大家LAURA有幫助。LAURA也嘗試積極推荐,並介紹我該商品優缺點。LAURA一向是個理性的消費者,能讓他讚賞的商品不多了! |
資料來源:博客來
f170bb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